OEM壓力傳感器作為海洋監測、水下機器人、水利樞紐及深海裝備的核心感知單元,長期工作于高壓、高鹽、低溫及生物附著等嚴苛環境,易出現讀數漂移、信號中斷、零點偏移或密封失效等問題。若不及時處理,輕則數據失真,重則設備損毀。科學識別
OEM壓力傳感器的故障根源并采取針對性措施,是保障系統可靠運行的關鍵。

問題一:輸出信號異常(無輸出、跳變或恒定值)
原因:電纜破損、接插件進水、供電不足或電路板受潮。
解決方法:
用萬用表檢測電源電壓(通常12–30VDC)及回路電流是否正常;
檢查水密接插件是否鎖緊,O型圈有無老化變形;
若為模擬量輸出(4–20mA),測量回路電阻是否匹配(通常≤500Ω);
疑似進水時,立即斷電,拆回干燥處理,必要時更換密封組件。
問題二:零點漂移或測量值持續偏高/偏低
對策:
執行現場零點校準:將傳感器置于已知大氣壓環境(水面)或標準水深,重新標定;
檢查隔離膜片是否被泥沙、貝類或油污覆蓋,用軟毛刷+淡水輕柔清洗;
若溫漂顯著,確認是否超出工作溫度范圍(如–5℃至+50℃),或傳感器未啟用溫度補償功能。
問題三:短期使用后精度急劇下降
原因:填充硅油泄漏、膜片腐蝕或內部結露。
對策:
觀察傳感器外殼是否有鼓包、滲液痕跡,判斷密封是否失效;
在高硫化氫或強酸性水域,應選用哈氏合金或鈦合金膜片;
長期布放前,確保內部干燥并充填惰性氣體,防止冷凝。
問題四:生物附著導致響應遲滯
對策:
定期(每1–3個月)回收清洗膜片表面;
選用帶防污涂層(如含銅聚合物)或集成電解防污模塊的型號;
避免將傳感器安裝在水流靜滯區,利用自然沖刷減少附著。